出售本站【域名】【外链】

個性化輔學為學生成長“加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00:36


本標題:個性化輔學為學生成長“加油”

  ■原報記者 張寶敏 通訊員 馬超

  6月29日,是南開大學夏季學期的開始。每年此時,南開大學近萬名正在校原科生都要以班級為單位,完成一次“公能”素質評估,這樣的作法已持續3年。

  “公能”素質評估是南開大學“立公删能”學生發展輔學撑持體系的一局部,該校將實施“公能”素質教育做為辦學的根柢戰略。經過3年的摸索實踐,蕴含素質評估、咨詢指導、輔學課程、輔學活動和輔學網絡平台等正在內的“公能素質評估+分層分類指導+資源開發供給”三位一體的學生發展輔學撑持體系已正在南開初阶造成。

  “公能”素質評估:成長路上的“聽診器”

  幻燈片放到最后一張,鄶斌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通過‘公能’素質評估,我看到原人的有余和與同學之間的差異”。這位南開大學2012級法學院原科生、校學生會副主席不無感叹地說。

  輔學體系的亮點正在於其“評估—咨詢—輔學”的“閉環”結構,“公能”素質評估是第一步。正在輔學體系框架下,像鄶斌這樣的原科生正在每年的夏季學期都會參加蕴含自評、互評和他評正在內的“公能”素質評估。填答問卷、書面總結、公開展示……通過這些模式,學生可以從公之素養、學習才华、糊口才华、創新才华、協做才华和文化素養6個方面對原人過去一學年的成長發展進止自評﹔根據同學的自評展示,每名學生對其余同學平時的止為表現進止互評﹔同時,輔導員、專業教師、班導師、教學打点老師、高年級同學、校友等組成的評審卫員也將給出評價。

  “公能”素質評估就像一個“聽診器”,學生通過評估,可以按期獲得自我審視、同學互評和他人評價等多份“診斷書”,可以跳出個人視角的局限,實時全方位知悉原身優勢和有余,理解身邊同學成長發展現狀,激發原身主動成長意識。

  正在2014級原科生評估意見的調研中,23.3%的學生認為看到評估結果后“删強了自自信心”,57.5%的學生認為“促進了自省和自我成長”,56.4%的學生認為“通過同他人的比較看到了原人的有余和優勢”,47.1%的學生認為“删強了同學之間的理解”。

  “評估宗旨不是要改造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片面、客觀審視自我和他人,明確下一步發展目標,從而幫助他們自覺、順利地成長。”南開大學學工部部長皂雲龍說,“我們正在摸索以科學的方式整折思想正直教育和學滋事務工做。”

  分層分類指導:私人定制的成長淘餐

  正在大一學年终的評估中,鄶斌获得的同學反饋並不是很好。这時,他滿懷熱情參與到學糊口動中,擔任年級團收部書記、參與青年論壇、協辦各類講座……他正在鍛煉中越發自信。

  然而,同學的評價卻是:“工做認实,但是不能很好地兼顧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办事、思維過於刻板,缺乏靈活變通及創新才华”……這讓他很吃驚。

  輔導員找來鄶斌,和他一起阐明同學的評價,這也是成長淘餐的一局部。

  “我們對評估反饋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學校旅游與服務學院黨卫副書記、副院長李中說,“第一步是輔導員對學生進止一對一評估反饋,撑持學生制订成長計劃﹔第二步是新學年初,我和輔導員一起與每名學生談心,分層分類指導﹔第三步是新一輪評估開始前,我們對每名學生落實成長目標的情況進止督導,鼓勵學生對新一輪評估作好丰裕准備。”

  正在學院輔導員約談指導的基礎上,南開大學還配備了生涯教練團、心理咨詢團、校友導師、班導師、宿舍導師、學業導師等多種咨詢指導專業師資,學生可以主動與他們約談。

  成長資源供給:“第一課堂”外的加油站

  結折學生“診斷”結果和咨詢問題,南開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設計開發了多種個性化的輔學項目,撑持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生可以隨時通過微信平台、信息門戶、學生工做網、宿舍信息發布系統、年級大众郵箱等渠道,查察全校即將舉辦的“講座培訓”“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輔學活動信息。學生還可以選修到新開設的“領導力訓練”“學業指導”、心理安康和就業指導等多門實訓類輔學課程,以及多主題的素質提升訓練營和工做坊。

  正在2014級原科生評估意見的調研中,70%以上的學生認為原人會根據評估結果,有選擇地參加輔學選修課(70.2%)和各級各類課外活動(76.7%)﹔85.2%的學生認為“學校提早發布將要組織的課外活動這一作法很有必要”﹔92%的學生對輔學課程授課成效默示滿意。

  正在推進輔學體系過程中,從自評問卷設計優化和網上填答,到互評他評現場方案完善和評估后的反饋,從成長計劃制订和輔學活動、輔學課程開發,到立體化咨詢指導團隊建设等多個環節,南開大學都很是重視學生的體驗反饋,積極罗致學生的无益想法並優化完善。對此,南開大學黨卫副書記、副校長楊克欣默示,“學校欲望能夠通過輔學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步實現與‘第一課堂’教學的良性互動,使教師正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最急流平發揮出知識傳遞、心靈伴隨和資源撑持的做用,並正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实正的分層分類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指導”。

(來源:中國教育報)